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招生宣传材料(2025年)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招生宣传材料(2025年)

一、院长寄语




    千年扬城,百年扬大,滋养了省内有优势,国内知名的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体育学首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是我院毕业生。欢迎报考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沿着前人的足迹,创造自己的辉煌!

二、学院简介(600字以内)

学院专业办学始于1972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特色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等殊荣。为国家培养了体育学界首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季浏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陈爱国教授、王坤教授,雅典奥运会冠军陈玘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体育学现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第四期建设工程项目。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2021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认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国家级、国际级裁判12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2项)和一般项目等部省级以上课题近40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交叉学科青年奖、国家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荣获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已举办的13届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16个,名列全省第一。刘俊茜、季杰、陈天宇等优秀学子代表中国队参加巴黎奥运会、田径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马拉松亚洲锦标赛等重大比赛,并斩获佳绩。

附院宣传图片: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



江苏省优势学科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



连续21届举办专项技能展示


三、专业解读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始于1972年,2003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卓越体育与艺术教师人才培养项目(全省体育教育唯一入选专业)。2019年,体育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荣获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团体一等奖,连续参加江苏省十三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16个,名列全省第一。

1.专业特点与基础

(1)先进理念引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创新构建多元融通“五位一体”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顺利对接。

(2)优势平台支撑。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拥有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基地,为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体育教育专业指导分会等3个学术团体挂靠单位。

(3)优质资源保障。师资雄厚,拥有省内单体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学训练馆及2片专用标准田径场,充足的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和教育实习基地支撑学生卓越发展。

2.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并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良好的运动与教学技能,具备一定反思、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健康教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4. 毕业就业(升学)情况

近年,本专业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部分毕业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5.代表性照片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4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



专业学生获第十三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6.代表师生寄语与简介

 (1)教师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郭玮,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作为核心成员主讲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获评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

寄语:体育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科学与智慧的结晶。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一流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科研平台,致力于培养兼具运动技能与学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期待你的加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与你共赴成长之旅!

 (2)学生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李思伟,中共预备党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任班级班长、副团支书等职务,现已保研至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教学技能一等奖(单项分位列全国第一)、运动技能一等奖;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技巧组一级规定动作第一名;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甲A组棒垒球比赛第三名;扬州大学师范生模拟授课艺体教育组一等奖;校长一等奖学金(3次)、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多次获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主持校重点大创项目1项。

寄语:耐心是所有事情的关键。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2000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本专业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拥有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江苏省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站等省级培训平台。2020年本专业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特点与基础

(1)建设特色课程体系,精准落实培养目标。从“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社体特色”的健身、游泳、动感单车、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课程。

(2)依托学科优势资源,多元聚力协同育人。依托学院的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和专业硕士学位点,聚力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培训基地及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等多方力量,协同促进学生卓越发展。

2.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体育事业为核心,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具备在“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和“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健身原理以及球类、武术、体操等。

4.毕业就业(升学)情况

近五年,该专业就业率92%以上。毕业生人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3本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等。部分毕业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

5.代表性照片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健美操专项展示



保健推拿教学


6.代表师生寄语与简介

(1)教师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毛志晨,硕士,讲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访问学者(足球方向);国际足联/中国足协青少年校园足球讲师;亚足联B级教练员;中国足协五人制教练员;国家足球一级裁判员;江苏省足球裁判员讲师。

寄语:文武兼修,筑梦扬大。

(2)学生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万雯琦,21级社会体育指导语管理专业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现已保研扬州大学。学业成绩连续四年专业第一,绩点4.07。获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街舞锦标赛第三套大众二级规定动作 1 名,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街舞锦标赛自选花球组第2名。连续三次获扬州大学“校长一等奖学金”,获扬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三好学生”等荣誉。

寄语: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你要打败很多迷茫、委屈、懒惰、软弱,你可能随时要给自己打气加油,管住那个想退缩的自己。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更坚韧的你。珍惜这段旅程,它将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学弟学妹们,勇敢地追求你们的梦想,未来属于每一个努力的你们!


(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业办学始于2003年,历经20年的发展,形成了“文武兼修、传承国粹、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现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江苏省分联盟牵头单位、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武术分会主席单位、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项目(特色打造专业)建设点。

1.专业特点与基础

(1)专业教学体系完整。围绕武术套路、散打招生方向,不仅在功、套、用三个维度开足技术课,更契合专业厚植通识、学科基础课,并通过系列实践环节锤炼知识、技能运用能力。

(2)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不仅拥有国际标准武术套路场地(2块)、散打馆、跆拳道馆,而且依托体育学其他学科专业,辅助提升身心素质的软硬件设施齐全。

2.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使命,系统培养具有扎实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过硬专项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

4.毕业就业(升学)情况

近五年,该专业就业率95%以上。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体育培训俱乐部、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以及武校等相关工作单位。部分毕业生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

5.代表性照片


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获佳绩



武术技能展示



参加江苏省舞龙舞狮比赛获冠军



专业学生展演大型团体操

6.代表师生寄语与简介

(1)教师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陈晓莺扬州大学副教授。自幼习武,陈式太极拳第21代传人。民进扬州市委委员,曾任扬州市邗江区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广陵区第九届政协委员。荣获首届扬州大学最美教师称号。在从教40余年的生涯中,五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获得扬州大学金讲台奖,扬州大学优秀教师、扬州大学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寄语:文事武备以成人,德技相坚传文脉。

(2)学生代表简介及寄语:

简介张娜,中共党员,2021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现已保研扬州大学。担任民体2101班班长、体育学院关工委学生委员、体育学院学生会主席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扬州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一等奖)、校长奖学金(二等奖);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女子BC组华拳二等奖、江苏省首届传统武术精英赛暨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选拔赛青年组女子其它传统拳术一等奖、2023年江苏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学生组女子个人赛第一名等荣誉。

寄语:运河逐浪,百舸争流,以「坚苦自立」为桨,我在扬大体育学院等你启航!

四、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咨询电话:

0514-87972003、0514-87979347、051487972010。

人:贾老师、祝老师、施老师

传  真:0514-87972015



电话:0514-87992015

传真:0514-87992015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邮编:225127

COPYRIGHT © 2021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工作部)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