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2022年体育学院招生宣传材料


体育教育专业:

专业荣誉体育教育专业始于1972年,2003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卓越体育与艺术教师人才培养项目(全省体育教育专业唯一入选),2006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9年获得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 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体育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现场考查。

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并具有扎实体育教育基本理论、良好的运动与教学技能,具备一定反思、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训练与竞赛的校级骨干体育教师。

专业核心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田径运动与教学、体操运动与教学、武术运动与教学、篮球运动与教学、排球运动与教学、足球运动与教学、健美操运动与教学

毕业就业(升学)情况: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95%以上、年底就业率为100%,平均升学(含出国/境)率达到26%。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学事业编制、企事业单位、基层项目、各体育俱乐部及从事其他社会工作。毕业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专业特点与优势:

1.先进理念引领。本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创新构建多元融通“五位一体”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顺利对接。

2.优势平台支撑。本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拥有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基地,并系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体育教育专业指导分会等3个学术团体挂靠单位。

3.优质资源保障。拥有雄厚的师资,省内单体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学训练馆及2片专用标准田径场,充足的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和教育实习基地支撑学生卓越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专业荣誉:本专业于20009月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本专业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拥有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站等省级培训单位。2020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体育事业为核心,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具备在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两大特色方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应用型+体育”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双语)、体育管理导论、体育保健学、体育经济学、健美运动、田径、体操、健美操

毕业就业(升学)情况:近几年的毕业生人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3本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年底就业率为99%。就业去向主要为体育健身工作室、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事业编制、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专业特色与优势:

1.建设特色课程体系,精准落实培养目标。精准落实培养目标,从“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社体特色”的健身、游泳、动感单车、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课程。

2.依托学科优势资源,多元聚力协同育人。依托学院自身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和专业硕士学位点,聚力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培训基地及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等多方力量,协同促进学生卓越发展。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业荣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始办于2003年,经历20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文武兼修、育人为本、传承国粹、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为我国及我省培养了诸多高层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现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江苏省分联盟牵头单位,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武术分会主席单位,江苏省武术散打训练基地,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项目(特色打造专业)建设点,所在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招生权限。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培养以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为己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富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推广能力;能够在各类学校(体校)、企事业单位、俱乐部等相关领域从事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武术导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训练学、武术套路专项教学理论与实践、武术散打专项教学理论与实践、舞龙、舞狮、健身气功。

毕业就业(升学)情况:近几年,本专业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年底就业率为99%。就业去向主要为体育培训俱乐部、中小学事业编制、企事业单位以及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工作单位。毕业生考入美国爱丁堡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扬州大学等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专业特色与优势:现有专业师资8,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等级为国家健将运动员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3人;博士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具有国际级裁判等级2人。近年来,专业教师已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部省级课题近5项,并在体育科学等高水平核心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同时,专业竞赛工作特色鲜明,成绩突出,荣获全国运动会舞龙比赛银牌2项,在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武术散打锦标赛共获金牌3项、银牌5项,铜牌若干,在江苏省省运会及锦标赛上武术套路、舞龙舞狮、健身气功及龙舟等运动赛事上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比赛成绩。



校友寄语


校友:季浏,1978年入扬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学习,1982年毕业。体育界首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

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对我的培养,让我能在大学四年中汲汲求知、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成就了今天的我!欢迎广大热爱体育的青年学子报考扬州大学,这里是是锤炼技能的舞台,是挥洒汗水的原野,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是青年学子理想腾飞的乐园!


院长寄语


院长:陈爱国,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现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体育工作部主任,兼任扬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运动与脑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等。

体育学院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风学风优良、办学条件优越、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办学的综合实力在国内知名、省内前列。欢迎大家报考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在这里你不仅会收获知识、技能,还能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活!



咨询电话:0514-879720030514-87979347

传真电话:0514-87972015

微信公众号:






电话:0514-87992015

传真:0514-87992015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邮编:225127

COPYRIGHT © 2021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工作部)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